享受美食遠離痛風


 

 

享受美食遠離痛風

作者:復健科/張勝閔醫師

 

台灣是個充滿美食佳餚的國度,但在享用美食後常常導致惱人的痛風發作,不僅大大影響用餐的興致,甚至可能因為疼痛還需要到醫療院所報到,到底痛風是怎麼發生的? 又該如何才能吃的安心,避免禍從口入呢?

 

因為高尿酸血症是痛風發生的源頭,而尿酸是普林的代謝物,一般來說我們的身體可以將尿酸排出體外,但一旦攝取的普林總量超過身體可以代謝的上限,就會引發尿酸沉積在身體的各個關節,導致痛風發生,所以我們吃入的食物至關重要,只要掌握以下六個原則,就可以大幅降低痛風找上你的機率。

 

第一 限制高普林食物

高油質的紅肉(牛肉、羊肉)、動物內臟(心臟、肝臟、腎臟)、部分海鮮(沙丁魚、蝦、貝類)、肉汁和火鍋高湯應少喝。

 

第二 增加水份攝取

體內的水份可以將尿酸從腎臟排除,因此每日攝取2公升以上的水,有助尿酸排泄,將低痛風發生率,有一簡單的公式為體重乘上 30 ml,因此70公斤的成年人就會建議70x30=2100 ml的水份攝取。

 

第三 選擇食用低普林食物

高纖維食物(如穀物、蔬菜、水果)、低脂或脫脂的乳製品。

 

第四 控制飲酒

尤其是啤酒和烈性酒精,兩者都容易造成體內尿酸水平迅速增高,因此適度飲酒,避免乾杯很重要

 

第五 攝取適量維生素C

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包括草莓、芭樂、柳丁、橘子都是很好的選擇; 但不是所有水果都適合,高糖分的水果如葡糖、香蕉和梨子應減少食用。

 

第六 少喝手搖飲料

研究顯示手搖飲料內大量的果糖,會導致體內尿酸濃度增加,誘發痛風發作。

 

提醒: 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應常備非類固醇消炎藥與秋水仙素在家,在痛風發作的早期,就要及早吃藥控制發炎,將可以有效率的下降紅腫疼痛的程度,但若等到痛風已經大發作疼痛無法忍受才開始服藥,會讓藥物反應不佳,並且可能需要延長治療時間,若已服用口服藥物但仍無法耐受疼痛,才選擇去醫院注射消炎藥或類固醇。